布局“五色”旅游
盘锦因“油”而建,是典型的“资源型城市”。油气采掘业曾占全市经济主导地位,依赖丰富的油气资源,盘锦的经济实力曾一度高居辽宁省第四。然而,随着油气资源开采量逐渐降低,盘锦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2年处于1位数增长,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排名开始逐年后移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,盘锦市未雨绸缪,在资源稳产时期就把发展旅游作为城市转型重要方向。如今,非油气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比重不断提升,尤其是旅游业迅速发展,“十二五”期间旅游收入增长了262%。旅游产业的发展改变了盘锦往日单一的“石油黑”,让这座滨海城市焕发生机。
盘锦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调研员任桂珍说,盘锦拥有118公里的海岸线,是中国最北海岸线,全境80%的面积为湿地,生态旅游、工业旅游、农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。近年来,盘锦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,成为盘锦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。
近年来,立足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国家战略平台,盘锦提出以黄色的水稻、黑色的石油、红色的海滩、绿色的芦苇、蓝色的海洋“五色”布局,推动休闲农业、景观农业、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,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;鼓励油田企业充分利用油井、采掘机械等打造工业旅游景点;积极发展滨海旅游、科普旅游、低空旅游和健康休闲、养生养老、研学旅行等旅游新业态,构建了多元化、多层次的多业融合发展新格局。“五色”旅游布局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。
2016年,盘锦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,同时被确定为“中国国际红海滩湿地特色旅游目的地”创建城市。
发挥生态优势
“十二五”以来,盘锦旅游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、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和前景广阔的客源市场,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。预计到2020年,全市旅游业总收入达270亿元,年均增长12.5%以上。
盘锦市委常委、秘书长姜冰介绍,盘锦拥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,有保存完好的湿地资源,被誉为“中国最美湿地”。还拥有被称为“天下奇观”的“红海滩”,每到夏秋季节,整个海滩犹如铺上红毯,美不胜收。盘锦就是要用好生态资源这张牌,做好旅游发展大文章。
“红滩绿苇”是盘锦湿地的典型特征,作为盘锦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,湿地风光每年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。近年来,盘锦不断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,形成了以红海滩风景区、鼎翔生态旅游区为代表的湿地旅游区,以鑫安源生态园、辽河绿水湾等为代表的农业生态旅游区,以辽河文化产业园、辽河碑林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区,以石油科技宫、石油主题公园为代表的工业旅游区。此外,盘锦还精心开发、挖掘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餐饮和苇编、草编产品,既提升了盘锦旅游市场品牌形象,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。
推进全域旅游
工业助力旅游、农业促进旅游、生态拉动旅游……随着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、扩展,盘锦提出打造全域旅游城市的目标,盘锦旅游正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。
随着旅游接待量的不断提高,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创汇额连年攀升,旅游业已成为盘锦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。盘锦市市长汤方栋说,盘锦市高度重视全域旅游,以改革创新为统领,依托多元化旅游资源,打造业态丰富的生态旅游目的地。
任桂珍介绍,盘锦发展全域旅游,着重推进两方面建设,一是不断完善全天候、四季游产品,创新旅游产品供给;二是将特色景观和地域文化有机糅合,打造京津冀休闲后花园和国际重要湿地旅游目的地。目前,全市旅游产业正从丰富产品体系入手,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,广厦艺术街、金帛海滩、江南风情园、七彩庄园、大洼淘宝馆、天沐温泉、艺术梦工厂、辽河口渔家菜等相继投入使用。
值得关注的是,盘锦充分释放宜居乡村建设优势,将“田园野趣”转化成精致旅游产品。“生活设施样样齐全,出门就是稻田,有风的时候能闻到稻子的香味。”盘锦大洼区副区长张晓月介绍,每到旅游旺季,这里的4000张民宿床位供不应求。
据介绍,未来,盘锦将进一步完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,统筹推进美丽乡村、城市综合体和文化创意街区建设,将“红海滩湿地游”打造成国际旅游线路;持续开展开海节、插秧节、芦花节、冰上龙舟赛等四季旅游主题活动,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