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平凉旅游新蓝图中,雄奇秀丽的山水风光为平凉文旅康养产业的打造带来了无限可能,而素有“道源圣地”美誉的崆峒山便是这新蓝图中的核心之地。
如何走出一条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,努力提升“道源崆峒”品牌的特色和美誉度?市文旅局、崆峒山大景区乃至全市上下都在探寻,都在思考,在寻“道”、悟“道”中,寻找崆峒发展之“道”。
悟“道”:道源文化是崆峒山的灵魂
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、国家地质公园、中国十大道教文化旅游圣地……无论是旅游还是文化层面,作为平凉旅游风景区中的翘楚,崆峒山荣誉集身。
道源文化与崆峒山自然景观天然融合,构筑了崆峒山独特的历史底蕴与人文特质。相传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经登临崆峒山,向广成子求教治国之道和修身之道,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理念,对中华养生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崆峒,又名空同,包含了道家“大无”而空,大同而和的境界。崆峒道源文化的主要依据是黄帝问道广成子的故事。根据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记载:“黄帝西至于空桐,登鸡头。”《史记正义》注曰:“空桐山在原州平高县西百里,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。”
平凉文化学者茹坚说,广成子是庄子虚拟的有高度哲学修养的哲人。广成子之名,取大成功、集大成的意思。茹坚查阅了有关典籍,发现多处对“黄帝问道崆峒山”均有记载,《神仙传》卷一记载:“广成子者,古之仙人也,居崆峒之山石室之中。黄帝闻而造焉。”南怀瑾在《禅宗与道家》中也指出:“黄帝曾经拜过72个老师,遍学各种学问,最后西上甘肃的崆峒山,问道于广成子。”先秦道家重要著作《庄子·在宥》记载:“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,令行天下”“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,故往见之。”黄帝叩见广成子问:“闻吾子达于至道,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?”广成子颇为赏识,于是“蹶然而起”,面授机宜:“至道之精,窈窈冥冥;至道之极,昏昏默默。无视无听,抱神以静,形将自正。必静必清,无牢汝形,无摇汝精,乃可以长生。”最后,广成子总结说:“我守其一,以处其和。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。”这一记载是黄帝问道的核心内容,浓缩了古代养生理论的精华,被誉为中华养生文化的源头。由此衍生发展的道源养生文化,传承千年而经久不衰。
“千年传奇一山藏,半城风光揽眼前。”丹霞地貌秀其外,道源文化美其中,丰富的人文与奇绝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,使崆峒山更加璀璨夺目。
寻“道”:洞察需求创新“道”文化产品
如何把崆峒山的道源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文旅资产,做好道源文化与山水资源的整合文章?崆峒山景区将着力点放在探索道养生文化产品的打造中。
崆峒山景区借助道源文化为崆峒旅游注入了文化之魂,让崆峒旅游业成为“有源之水,有本之木”。依托中国道源文化发源地人文资源,崆峒山景区通过多业态融合打造,突出展示道文化发源地之“根”:
旅游+道文化养生——在道文化养生项目的打造中,崆峒山景区强调动、静结合,游、学结合,身、心结合。设计旅游产品“2+8+5”模式,即有晨练2小时、白天8小时、晚上5小时项目。行拜师礼、学《道德经》、练养生拳、观武术表演、听道家养生讲堂、喝道茶……将崆峒山的观光式旅游变为身、心灵与文化交汇的深层体验。
旅游+医疗养生。道教通过养生、避世、清心寡欲以达到祛病延年、强健体魄的目的。借助崆峒山历年道人在养生修道中积累的大量有关医药卫生、保健强身的方法和著作,包括针灸、按摩等,景区为游客提供专业的绿色治疗等服务。同时在旅游产品设计中,将道家养生体系中的茶道、药道等融合,辅助道家养生美容药方,提供系统科学的养生服务,吸引游客来崆峒山休闲度假、康体养生。
旅游+美食养生。道家提倡以素食为主,慎用荤腥食物。崆峒山景区推出道家清修餐,用崆峒山丰富的天然健康食材,再配以道家特有的制作方式,满足人们对道家养生美食文化的了解,感受崆峒道文化的渊源。
旅游+研学。崆峒山景区整合崆峒山道源文化、旅游、武术、研学、健身等资源,打造集文化研学、旅游休闲、康养运动、美食体验为一体的青少年研学系列复合型产品,提升“文旅+研学+体育+康养”体验品质,推出“诗画崆峒·最美金秋”崆峒山秋日研学营,组织多家幼儿园开展崆峒武术教学、赏红叶、品美食、投壶、担箩筐、鼓动奇迹、趾压板竞速等文体研学旅游活动;推出崆峒山艺术研学营,组织美术教育机构、艺术培训学校开展崆峒山古建筑写生、石碑拓印、装订线装书、书法撰写、古筝弹奏等文艺研学活动。崆峒山国际旅行社组织平凉世纪英才、东升幼儿园200人开展“快乐童行·邂逅秋天”崆峒山秋季研学游活动,登崆峒、赏红叶、户外健身、品崆峒素斋宴。
道文化养生旅游产品核心吸引力为景区带来了多层次消费挖掘点,托起了崆峒山旅游观光、武术培训、交通、餐饮、住宿、娱乐、购物以及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。
得“道”:医中有养,养中有医
面对旅游业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,平凉文旅人在全域精心打造以道文化寻根溯源、考察研学、体验修行为主题的旅游线路,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客源高度共享,通过资源整合,改变平凉道教景区之间相互隔绝的“碎片化”状态,增强崆峒山道源文化的影响力与辐射力,整体提升平凉在道文化传承中的地位。
在旅游的同时,还能打坐冥想禅修、品养生餐、做针灸拔罐……这是怎样美好的旅游体验?疫情的发生改变了很多人的旅游习惯,游客对健康、愉快、休闲为主题的旅程尤为喜爱。
在整个道源文化的传承中,道教养生是平凉文旅重点传达的理念。
平凉把脉市场,精心打造6条康养旅游精品线路,以此辐射,全力推进平凉文旅康养产业发展,加速旅游转型升级。6条康养线路,各有特色。多以“崆峒山”为基点,向以道家养生文化为核心卖点的景区、度假区、中医养生馆以及旅游乡村延伸拓展,营造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全要素养生模式,让参与者充分感受养生过程中的舒适与乐趣。
这6条线路各有特色。其中的颐养康泰清心之旅,将平凉广成大酒店、崆峒文武学校、崆峒山、崆峒镇半山村落农家乐、平凉皇甫谧思平养生院、灵台县中医药养生馆、皇甫谧文化园等有养生内涵的景点、景区、中医理疗馆、绿色餐饮包罗其中。
对于这条线路的体验,曾跟随旅行社用心感受过的成都游客李乐乐感触很深。广成大酒店湖光山色让他欣喜,“道源圣地”崆峒山让他惊艳,道长、中医养生专家为他打造的个性化养生保健方案让他受益良多。“在平凉追寻养生文化源头的同时,并获得灵魂深处的自省和安谧,是一件幸福的事。”李乐乐说。
医养融合,依托崆峒山道源养生文化,平凉全力打造陕甘宁区域医养中心,从“身”“心”两方面着手,向文旅康养的方向全力迈进。
日前,记者走进古色古香、干净舒适的庄浪县中医养生馆,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气息扑面而来,前来接受中医治疗保健的游客络绎不绝。这是庄浪县建成的具有中医药诊疗、养生、保健等功能的中医养生馆,开展针灸、中药熏蒸等多种中医养生服务。
不参观热门景区,不醉心风景名胜,而是来到针灸鼻祖皇甫谧故里平凉体验养生文化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游客暂别所在的雾霾城市,选择在平凉经历一次“中医养生”之旅,享受作为“国粹”的中医针灸、推拿、康复、药膳等保健服务。
为了使医中有养,养中有医,我市以崆峒山道教养生文化、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文化为依托,大力发展药浴、调理保健、慢性病预防、针灸推拿等养生服务,成立甘肃省皇甫谧研究会等4个文化研究和学术机构,注册皇甫谧文化、针灸等商标41类390多个,建成国医养生馆81个,研发地域养生产品12类40多种,编制《中国·平凉—陕甘宁三省区区域医养中心规划(2020—2035年)》,倾力打造陕甘宁三省区区域医养中心,推进医疗服务业与康养产业融合。
我市将深入挖掘和合理开发崆峒山道源文化,依托其历史人文底蕴,自然生态环境,提炼其地脉、文脉禀赋,打造崆峒山旅游整体形象。此外,加快传统文化和生态景观板块向平凉全域横向扩展,中医药、温泉、武术等板块向平凉全域纵向拓展,让游客在平凉问道而来、修道而留、悟道而喜、得道而去,将“道源崆峒”文旅名片越擦越亮。
察势者智,驭势者赢。市文旅局党组书记、局长,市文旅康养产业链办公室主任唐常宁表示:“今后,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落实省市战略部署,举旗帜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兴文化、展形象,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突出链主企业培育、狠抓重点景区建设,促进乡村旅游提质,构建‘文化引领、龙头带动、两翼支撑、多产融合、多点联动’的文旅发展新格局,持续推进运动、森林、温泉、中医、旅居、美食等康养业态发展,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,努力打造全省文旅康养基地。”